鼓勵亞裔追夢矽谷
2023-06-03T07:00:00.0000000Z
2023-06-03T07:00:00.0000000Z
The Busy Weekly

https://busyweekly.pressreader.com/article/282630332037072
PROFILE
YouTube共同創辦人,矽谷網絡創業名人陳士駿(Steve Chen),8歲隨父母移民美國;2019年,他41歲,他再回到台灣。不同的是,前次與弟弟是全校「唯二」亞裔,這回則是故鄉的親切感。父母重視教育,美國的多元自由造就了他。 而他攜妻兒返台定居,除了因緣巧合,看中的也是教育,讓孩子學習語言、文化,接受挑戰,培養國際觀,面對未來的世界。 陳士駿與YouTube,是美國許多華裔父母用來鼓勵子女的成功典範。陳士駿 也希望用自己的故事、經驗、人脈,啟發台灣年輕人追夢,推動新創行業。 矽谷創業浪潮 休學搶先機 2005年YouTube上線至今,跨越各種界線,成 為網絡影音平台之首。再次出發,陳士駿積極串連矽谷亞裔企業家與台灣,也有如搭起一座座通往機會的橋樑。 父母陳嘉慰、嚴以慈的家庭分別來自上海、福建;陳士駿在台北出生,父親當時在台灣一家英國貿易公司工作,1986年被派至芝加哥負責設立分公司。 陳士駿在大四那年,選擇休學,至矽谷逐夢。他回憶,1999年矽谷創業風正盛,他的許多高 中、大學校友移居該地。 他與網絡支付公司Paypal前身Confinity共同創辦人、兩年前從香檳伊大畢業的Max Levchin討論 后,覺得若再等幾個月畢業可能錯失機會;于是搬至矽谷,並把自己所有的錢投入該公司,最壞情況就回學校完成學業。結果之后20年,他幾乎全待在矽谷,直到2019年回台灣。 到矽谷隔年便遇上網絡泡沫,許多初創公司失去后續投資而破產。他說,相較多數公司將資金用于擴張,之后再談獲利,PayPal在泡沫危機中,決定先 要能賺錢,提早從免費轉為抽成2%,挽救了公司。 2002年PayPal股票上市,同年被eBay併 購,身為原始成員股東一份子,他成了百萬富翁,更重要的是結識被稱為「PayPal幫」(PayPalMafia) 的成員,許多都是香檳伊大及史丹福大學校友,后來陸續創辦特斯拉(Tesla)、領英(LinkedIn)、Yelp等公司,他也和其中的卡林姆(Jawed Karim)、赫德(Chad Hurley)合作創辦 YouTube。YouTube起初的構想是以網絡視頻找約會對象,但用戶增加緩慢,他們並未放棄,而是調整方向,接受各類視頻,成為發展最快的網絡影音平台,年半后,被谷歌以16.5億美元(約75億美元)收購。 累積經驗人脈 返鄉帶領新創 在矽谷時,鄰居都是科技業名人,即便是 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仍保持平常心。 兒子有iPad,最常用的軟體是YouTube,有次他終于說出他創辦YouTube的往事,但孩子不相信,說 「你一定是很好的演員」,以為視頻中的人物都是他所扮演。 他只得解釋,創造YouTube,不代表創造所有的 影片。他很高興當初建了這個平台,穿越國界、跨越不同年齡,打造橋樑。 2011年離開谷歌后,他曾多次帶領新創計劃,雖 未成功,但學到寶貴經驗,也認識許多亞裔創業者,尤其是台裔。發現台灣在此成果有限,他認為是文化及教育因素。 在矽谷,走進咖啡店,許多人雖在上班,仍一邊 修改履歷,一邊聊創業,但在台灣4年,他認識許多高 薪科技人,談到創業,總先花大量時間評估失敗的風險,「我提醒他們,如果不嘗試,矽谷今天許多全球公司根本不會存在。」 離開矽谷,陳士駿仍想創業,但清楚很難超越 YouTube的紀錄。 然而,一如YouTube當初搭上網絡影音技術普及的 浪潮,且及時調整方向,一炮而紅。回台灣后,新冠疫情、俄烏戰爭接踵而來,也像再次開啟機會之門。 他在台北設立新創公司「釀才室」(Brewing), 網羅當地科技人才,受台灣防疫經驗啟發,他原有意 打造健康醫療相關的網絡平台及App,發現台灣醫生難 抽空,目前改成可即時與不同領域專家問答,尤其是 各種興趣、特殊技能等,但因ChatGPT等人工智能快 速發展,只能說還有變數。 他也投資一家以人工智能演算輔助投資決策、減低 人為失誤的私募基金度雷克(Draco),並擔任首席技 術員,連結矽谷人脈,以台灣為基地,專注服務亞洲高端客戶投資美國金融市場,目前正在亞洲各地推廣。 機緣定居台灣 教育不忘初心 陳士駿與家人定居台灣也許是機緣,2019年,因 住處整修,需半年至一年,學校將開學,覺得是個好機會讓孩子真正認識亞洲,決定回台灣。 這對來自台灣、韓國的夫妻也有特殊意義,希望給孩子相同的語言和文化學習機會。 原先計劃最多待一年,但不久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于是留下。 孩子在台北美國學校認識許多新朋友,雖然每年開學前全家都討論去留,但轉眼已經4年。 陳士駿說,因為台灣防疫成功,疫期許多矽谷華裔友人也選擇暫時移居台灣,健康及子女能持續上學是主因,且可遠程工作。 疫后許多人返美,但他們決定留下,覺得相較美國犯罪、仇亞風氣等,台灣是較適合孩子成長的地方,不希望童年便接觸這些亂象。
zh-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