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華大學報告:亞洲步入冷戰后最徬徨階段
2023-06-03T07:00:00.0000000Z
2023-06-03T07:00:00.0000000Z
The Busy Weekly

https://busyweekly.pressreader.com/article/282437058508752
生活補貼
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發布年度報告,在區域局勢上,報告指出,「亞洲步入一個冷戰后不曾有過的彷徨階段,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就在中美戰略博弈作為一條矛盾主線日益左右亞太形勢發展變化的同時,亞洲內部固有的問題也在發展,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這所由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2018年創立 的校級研究中心,以「亞太命運共同體展望」為 主題撰寫這份報告,內容指出2022年最值得關注 的國際大事是烏克蘭危機的爆發、升級和中美戰略博弈的深化、延展。 這兩件事深刻影響了國際關係、地緣安全和全球經濟,牽動亞太局勢的演變。同時報告也提到,隨著中國影響力的迅速擴大,亞太一些國家對中國的倚重和疑慮同步增長,這種「與強為鄰」的矛盾心態在國際政治中並不鮮見。 而世界經濟重心的轉移和中國崛起促使美國關注亞太,「目前仍在演進的第3個10年將戰略目標鎖定中國,並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力量和外交注意力向亞太地區聚攏」。 此外,報告特別提到,亞洲內部固有問題也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包含一些國家對南海島礁的擴建;中國、印尼、巴基斯坦、印度、越南、菲律賓、緬甸等國持續受國家分裂主義影響;緬甸政變后局勢仍未緩解;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債務與財政危機爆發導致政局不穩;還有阿富汗以及朝鮮核武問題等。 報告強調,亞洲在冷戰后的主要成功經驗在于,「地區內國家堅決鎖定經濟發展的優先議程,選擇和平合作、利益交融的路徑,不斷增進互信,實現梯次繁榮和安全與共」。 但是現在,亞洲步入一個冷戰后不曾有過的彷徨階段,面臨的選擇是繼續遵循基于協商一致、平等相待、經濟發展優先的地區合作模式;還是突出安全關切,按照不同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大國親疏和供應鏈角色劃線,選邊站隊、走向分裂? 在上述局勢下,報告仍預期,絕大多數地區國家拒絕選邊站隊,不願成為大國競爭的場域或工具,「將竭力發揮牽引和協調作用,確保自身利益得到有效維護」。
zh-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