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話說

讀者 莫不言

2023-06-03T07:00:00.0000000Z

2023-06-03T07:00:00.0000000Z

The Busy Weekly

https://busyweekly.pressreader.com/article/281500755638224

CONTENT

獲悉《資匯》6月3日出版最后一期后熄燈,深感惋惜。我國由多元民族組成,主流媒體與報章有4大語言,即馬來文、英文、中 文與泰米爾文。其中中文與泰米爾文媒體與報章的經營環境最艱困,條件相對差;馬來文與英文則因官方語文與國際語文地位佔上風。 經營環境與條件可分成內部與外部,中文與泰米爾文媒體內部除了面對人才斷層,及族群社會母語掌握與水平長期滑落兩大難題,外部則因語文無法接觸到本身族群以外讀者與廣告刊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媒體的成長與收入。而業務成長與收入是確保媒體持續經營的主要養份。 如果我的看法沒有錯,《資匯》過去14年應該極不容易。因為多年閱讀這 份刊物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這份刊物幾乎沒有廣告。 既然廣告是確保媒體持續成長的主要養份,沒有廣告的媒體要如何活下去?不論是紙媒、電子媒體(電視與電台)或數碼媒體,缺少或沒有廣告收入應該都難以維生,更遑論把業務做大做強。個人認為,導致《資匯》寫下句點的原因包括: 1.辦報宗旨與編輯方針強調原創與獨家,以及灌輸與傳播正確投資觀念。 內容強調原創與獨家須有強大訓練有素兼具經驗的記者與編輯,雖然我不曉得 《資匯》的編採人員數目,但相信無法與接近百人的英文財經報The Edge相 比。 至于投資觀念,不得不承認本地股市大部份投資者都是抱著賺快錢心理買賣股票,按步就班學習與掌握投資正道,強調基本功多過投機取巧的投資者屬于少數。《資匯》的受眾自然狹隘。 2.投資者的辦報理念與堅持。生意人與投資者不會做虧本生 意,假如一盤生意長時間無法在不須補貼情況下經營下去,而投資者又找不到突破口的話,結束營業似乎無可避免。 3.銷售管道。好的內容如果沒有靈巧與順暢行銷的輔助,一 樣無法開花結果。 雖然古話說:有麝自然香,但是再好的內容若無法快速與便利的送達給讀者的話,同樣功虧一簣。 《資匯》停止印刷紙版之前,除了7-11便利店之外其地方 一概買不到;而改成電子版之后造成閱讀不便之外,亦不能下 載成PDF,同樣造成困擾。 4.行銷手法。《資匯》明顯缺乏市場行銷,行銷部沒有按《資匯》的編輯方針與定位打造一套有效的行銷手法。看看The Edge琳琅滿目 的主題鮮明行銷活動,你便明白我的意思。 5.集團內部整合。一個同時擁有超過一份報紙的集團,通常會以節省成本做 為優先考量,可以一稿兩用的就不會額外多派一個同事採訪或處理;能夠統一處理的行政與共用的資源,便不允許各立山頭。 但是,不同品牌與部門之間的摩擦對生產流程以及業務可產生的負面影響,卻是高高在上管理層看不見或不想看的弱點。 當然,「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身為局外人我無法得知《資匯》內部的運作與情況,以上只是個人做為《資匯》忠實讀者以及在銷售界的經驗提出的一些看法。

zh-my